本文转自:人民网-科普中国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
太行山麓,煤海深处,沉睡矿山正苏醒。从黑色能源到低碳、智能、可持续发展,一场传统煤企的绿色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。今天,跟随记者一起探寻老牌煤企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答好“双碳”题。
钠电破局:新能源技术的崛起
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突破成为这场绿色转型的关键。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院长王可琛介绍,钠离子电池通过钠离子实现充放电,其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,但具有显著优势。钠资源储量丰富,无需像锂资源那样大量依赖进口。且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色,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端环境下,仍能稳定运行,容量保持率可达92%以上。此外,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来源于生物质资源,生产过程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或硫化物,回收环节也无重金属污染,真正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闭环。
钠离子电池生产车间。受访方供图
钠离子电池煤矿应急电源示范站。受访方供图
旧窑新生:传统设备的升级
在电石生产中,传统转筒烘干窑逐渐被立式烘干窑所取代。华阳集团钙基新材料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肖志敏表示,立式烘干窑采用蠕动下料的方式,新增粉末率大幅降低,仅为1%-3%,实际生产中一般控制在2%以内。与传统烘干窑相比,立式烘干窑风量大、温度低,能够大幅降低烘干过程中兰炭自燃的风险,有效提升了生产安全性。此外,立式烘干窑不仅减少了扬尘和爆裂现象,还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和烟气回流等创新技术,实现了从石灰尾气余热回收到尾气余热利用,再到烘干固废回收处理的全流程闭环,提升了能源效率,有效降低了碳排放。
立式烘干窑装置。受访方供图
智矿生春:智慧矿山的建设
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传统煤矿焕发出新的生机。在华阳一矿的智能调度指挥中心,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,实现了对井下采煤机的远程操控和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。
煤矿职工在地面“太空舱”操作智能化远程采煤控制系统。受访方供图
井下5G网络的建设为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合提供了支撑,实现了原煤从开采到洗选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和远程精准控制。华阳一矿机电工区智能化组见习技术员付杰向记者介绍,智能化开采太空舱可以实时监控井下的生产设备,采集设备数据并进行分析,提前识别风险,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性。
矸山点翠:生态修复的成果
曾经是煤炭开采废弃物堆积的矸石山,如今也实现了由“废”到“绿”的转变。华阳运输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宁强介绍道,通过分层碾压、黄土覆盖、植被恢复等技术,公司成功治理了12座矸石山,无害化处置新矸石超5000万吨,治理面积逾3000亩。治理后的矸石山压实度超过85%,坡面坡度小于等于1:2.5,植物覆盖率达到75%,形成了多元化的植物群落,吸引了生物栖息,土壤肥力与微生物活性显著恢复。
企业应用“温控法”技术进行煤矿矸山治理。受访方供图
这场老牌煤企的绿色转型,不仅为传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,也展现了中国在“双碳”目标下的创新与担当。未来,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,绿色与智慧的交融将为更多行业带来变革,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迈进。
审核:
郭润寿 煤矿机电领域专家
邢超 环境保护领域专家
高君 矿山机电领域专家
肖志敏 电石工艺生产领域专家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
港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